《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8期目次、摘要及全文
友情提示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论文核心观点,亦可点击目次及摘要的标题直接阅读全文。
【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摘 要
认知、连接与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机制——基于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论域的建构与解释
王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
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线,从认知、连接与团结的宏观递进关系入手,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机制。认为:①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是通过身体实践的仪式化操演表征族群记忆。追求表征“共同价值”的国族团结力量、呈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民族传统体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未来指向。②民族传统体育可整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意识,提供一种包含个体、群体和国族之间文化和情感有机连接的机制,通过重叠共识与利益共享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指向,同时为实现由“求同存异”到“聚同化异”的共同体建构提供原初动力和反馈机制。③民族传统体育通过符号化的信息传递和仪式化的文化传播,促使共同体团结机制建立,群体文化形式上的认同与个体行动上的具身参与是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事件团结”的连接机制,能触动与激活共同体成员的一致行动和情感认知,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由“想象团结”走向具象化的“真实团结”;民族传统体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机理的核心在于文化上的认同和政治意识上的自觉,遵循从文化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递进过程。
戴永冠,谢济明,林伟红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从中国体育纵横交互的演进视野出发,基于中国体育的本体功能、责任与使命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路与方法。中国体育发展逻辑的最终目标普遍指向求富求强背景下体育的国际责任与担当,并开始思考中国体育的“人类向度”。中国体育蕴含的“世界大同”思想发挥独特引领作用,“和而不同”理念提供交融互鉴的中国方案,“一起向未来”理念高度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中国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体育提供的国际市场与高科技服务为全球经济增添动力,中国国际体育服务肩负促进人类进步的国际责任。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中国体育的重大使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新贡献。
长三角体育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曾鑫峰,黄海燕
(上海体育大学)
基于2014—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深入考察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区域集聚特征、空间溢出效应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①长三角体育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还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②体育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随着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程度的提升而显著增强;③长三角体育服务业集聚具有更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间的经济活动对于溢出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对未来长三角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溢出效应的释放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基于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实证调查
李树旺,梁媛,李京律,刘圣文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路径,为后北京冬奥会时期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管理提供依据。构建“参与动机-工作投入-满意度-持续参与意愿”模型,检验9个直接和中介效应假设发现,志愿者参与动机具有显著的内生利己特征,属于利他与利己相结合的二元性动机类型。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参与动机对参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工作投入水平正向影响志愿者的工作满意度;满意度是影响志愿者持续参与意愿的关键要素。建议:以清晰的价值解读开发多层次文化资源,以主体价值同构强化多元文化整合,以科学的绩效评价提升自我效能和满足感,以建构合作型社会助力社会资本积累。
朱倍锋,李元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攀岩进入奥运会后迅速发展,其文化、伦理问题也引发关注。采用历史社会学方法,以攀岩史上首次公开伦理论战“岩钉之争”为主要案例,构建史料背景并引入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分析攀岩运动的伦理冲突。认为:论战的主要内容包括器械的使用与滥用、个人冒险与社会责任、精英主义限制与山地自由、人与自然的关系4个方面;论战的直接诱因是行动者惯习在变化实践空间的“滞后”,根源于登山运动的浪漫主义审美区隔与文化精英“异治”下的再生产,以及技术进步促使工人阶级向导位置变化带来的人道主义生存需要回归。当前一些新的争议与“岩钉之争”有理论共性:风险价值可视为符号资本,须通过实践理解其逻辑;攀岩环保可视为区隔打破后的现实问题,除维护手段外也可通过自然教育等方式重建美学理念;竞技攀岩异化问题体现了难以避免的政治、商业“异治”,发挥政府及体育组织的作用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陈雨石,贠琰
(四川大学 )
从知识史视野出发,运用多重史料互证的方法梳理近代国术科学化语境下的弓箭学知识脉络。认为:①民国时期涌动着强烈的国术科学化思潮,国术界以“体系整合”和“话语更新”作为创建国术理论的实践策略;②张唯中开创的弓箭学体系是国术科学化最具典范意义的成果,阐释了射箭的科学原理,并创立了科学的射箭训练法,其成果代表了民国时期国术理论的高峰;③张唯中的文本意识形态立足于调和“土洋体育”;④弓箭学体系因时代局限,在具体内容上存在认知偏见,但无损其整体学术价值。发掘张唯中的学术思想不仅有益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射学理论,更有助于更新民族体育研究的学术范式。
章诚豪
(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作为我国体育法领域的基本法,其全面修订翻开了依法治体的新篇章,对我国体育法治建设产生重要作用。但本次修法尚存些许剩余问题,伴随体育改革深化,诸多规范概念、技术用语亟待解释。短时间内再次修法并不可行,有违立法逻辑、惯例。作为法教义学的集大成者,法律评注以现行法解释为中心,关注实定法实践功效,在《体育法》新修订背景下配套评注不应缺位。经由评注对《体育法》重要内容的整理、提炼能为理论与实务界搭建沟通桥梁,并可发挥通过法律评注的信息指引、规范释义、批判检验等功能消解体育法规范的适用困局,以更精准地理解、把握《体育法》修法思路与价值取向。
现代体育中运动员表达自由的规则边界——基于《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的多维反思与中国策略
姜欣,王相飞,张钢花
(武汉体育学院)
以《奥林匹克宪章》及其相关规则条款为研究对象,考察现代体育中运动员表达自由的规则边界。提出:基于体育自治的维护,需要对现代体育中运动员的表达自由加以限制,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政治中立”原则、“非歧视”原则、“非商业化”原则。从核心理念、实践操作、执行效果 3 个维度对限制运动员表达自由的规则边界进行反思,认为: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奥委会应继续恪守“政治中立”原则、不断完善“非歧视”原则,以实现其为建设一个和平和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的目标。从促进我国运动员的合理表达、约束他国运动员的不当表达、科学制定与表达自由相关的体育政策3个层面提出中国策略。
陈艳,王霁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
以“两段式程序”的建立发展为时间轴线,结合欧足联、亚足联适用“两段式程序”在国际体育仲裁院(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CAS)先后遭遇法不溯及既往、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挑战,通过“波尔图案”“费内巴切案”“艾斯基沙希案”“老挝丰田案”等案件深度分析“两段式程序”的制度构造及其存在的问题。发现:“两段式程序”彰显了体育组织打击操纵体育比赛、维护赛事诚信的决心,但也存在制度设计中多处悖反第1阶段措施性质定位、两阶段措施之间连接松散、适用情况单一等问题。为更好地顺应全球体育发展趋势,建议:中国足球协会应将“两段式程序”相关内容纳入反操纵体育比赛教育,完善操纵体育比赛相关规则;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应加强对体育组织规则制度的合法性审查。
往期目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公众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官网
网址1:
网址2:
微信: stxb1959
电话: 021-65506286
邮箱: xb@sus.edu.cn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650号
邮编: 200438
感谢您支持,欢迎您赐稿!